Skip to content

🔥更新:2024-12-30📝字数: 0 字⏱时长: 0 分钟

第一章:程序到底是怎么在计算机中运行的?

1.1 回顾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理论要点如下:

    • 存储程序程序指令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的内存中,这使得程序可以在运行时修改。
    • 二进制逻辑:所有数据指令都以二进制形式表示。
    • 顺序执行:指令按照它们在内存中的顺序执行,但可以有条件地改变执行顺序。
    • 五大部件: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 指令结构: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指示要执行的操作,地址码指示操作数的位置。
    • 中心化控制:计算机的控制单元(CPU)负责解释和执行指令,控制数据流。
  •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中的五大部件,如下所示:

img
img

提醒

上述的组件协同工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 运算器控制器通常被集成在一起,组成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数据处理和指令执行。
  • 存储器(内存)保存数据和程序,是计算机运作的基础。
  •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负责与外界的交互,确保用户能够输入信息并接收计算机的处理结果。

1.2 现代计算机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关系

  • 现代微型个人计算机中主板的结构,如下所示:
  • 其中,控制器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中主要负责指令的解释和控制,它对应于 CPU 内部的控制单元(Control Unit,CU),其主要功能有:
    • 指令的取指、解码和控制:将指令发送给CPU的各个单元执行。
    • 发出控制信号:协调各部件(如存储器和I/O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操作。

提醒

控制器,即:控制单元,是 CPU 的核心管理者,使得指令得以被顺序执行,并管理程序流程。

  • 其中,运算器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中主要用于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它对应于 CPU 内部的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ALU),其主要功能有:
    • 处理算术运算:加、减、乘、除等算术操作。
    • 处理逻辑运算:与、或、非等逻辑操作。

提醒

运算器,即:算术逻辑单元,使得 CPU 可以直接处理数据运算,是计算机执行计算任务的核心。

  • 其中,存储器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中主要用于存放程序指令和数据,对应于计算机的主存储器(RAM),也包括 CPU 内部的 寄存器(Register)缓存(Cache),其主要功能有:
    • 寄存器:寄存器是 CPU 内部的高速存储单元,主要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指令。
    • 缓存:缓存是 CPU 中的高速缓存存储器,存放的是最近使用的数据或指令,分为 L1、L2、L3 三级缓存。缓存的作用是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时间,因为缓存比内存的访问速度要快得多。
    • 主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指令,CPU 通过总线接口单元与它交互。

提醒

存储器在冯·诺依曼结构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因为程序指令和数据都存储在这里,CPU 直接从这里获取需要的指令和数据。

  • 其中,输入设备提供外界与计算机交互的方式,如:键盘、鼠标等,用户通过这些设备向计算机输入数据或指令。在现代计算机中,输入设备通过 I/O 接口连接到计算机系统,CPU 通过总线控制与它们通信。

提醒

  • ① 虽然输入设备不直接存在于 CPU 内部,但它们在计算机系统整体架构中属于不可缺少的部件。
  • ② 控制器发出的信号可以协调 CPU 从输入设备接收数据。
  • 其中,输出设备是冯·诺依曼结构中实现计算结果输出的部分,如:显示器、打印机等。CPU 处理完数据后,最终需要通过输出设备来将结果展示给用户。

提醒

和输入设备一样,输出设备也通过 I/O 接口连接到计算机系统,控制器和总线接口单元负责协调 CPU 与输出设备的交互。

1.3 现代 CPU 的结构

  • 现代 CPU 在主板上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提醒

现代 CPU 除了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寄存器、缓存等,还有浮点运算单元、总线接口单元、分支预测单元、指令流水线以及超标量单元和多核单元。

点我查看 浮点运算单元、总线接口单元、分支预测单元、指令流水线、超标量单元、多核单元
  • 浮点运算单元(Floating Point Unit,FPU):专门用于处理浮点数运算。浮点运算通常比整数运算复杂且计算量大,因此 FPU 可以加速此类操作,尤其是在科学计算、图形处理等需要大量小数计算的应用中。
  • 总线接口单元(Bus Interface Unit,BIU):负责与系统总线,如: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进行交互,将数据在CPU和主存储器之间传递。它管理从内存加载指令和数据到CPU,以及将计算结果写回到内存。
  • 分支预测单元(Branch Predictor Unit):分支预测单元用于预测程序中的分支,如:if-else、循环跳转等,将会如何执行。正确的预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指令等待,提高执行效率。
  • 指令流水线(Instruction Pipeline):指令流水线允许多个指令同时进行不同阶段的处理(如:取指令、解码、执行等),从而提升 CPU 的并行处理能力,使得 CPU 在同一时刻能高效地处理多条指令。
  • 超标量单元多核结构:每个核都有独立的 ALU 和 CU,可以并行处理不同任务,实现多线程并行计算

1.4 程序到底是怎么在计算机中运行的?

1.4.1 概述

  • 程序在计算机中运行的过程涉及多个复杂的步骤,从代码到实际的机器执行分为几个主要阶段:编写代码、编译或解释代码、加载程序、CPU 执行指令和与硬件交互。
  • 程序在计算机中运行的主要流程,如下所示:

1.4.2 编写代码

  • 程序员用高级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C、C++等,编写程序代码。这些高级语言对人类更友好,但计算机无法直接理解这些代码。

1.4.3 编译或解释

  • 代码编写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译或解释的步骤:
    • 编译(Compile):将高级语言代码转换为机器码。机器码是计算机能够直接执行的二进制代码。像 C、C++ 这样的编译型语言需要通过编译器将代码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 解释(Interpret):解释型语言,如:Python等,不需要编译为机器码,而是由解释器逐行读取和执行代码。在这种情况下,解释器本身负责将代码翻译为机器能够执行的指令。

1.4.4 加载程序

  • 一旦代码被编译或准备好,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 会将程序加载到内存中。
  • 操作系统中的加载器(Loader)负责将程序的机器代码加载到内存中,并为程序分配资源,如:内存空间、文件句柄等。

1.4.5 CPU 执行指令

  • 程序加载到内存后,CPU便开始执行指令。整个过程如下:
    • 取指令(Fetch):CPU 的控制单元从内存中获取下一条指令。
    • 解码指令(Decode):控制单元将指令译码成具体的操作。不同指令会涉及不同的操作类型,如: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移动等。
    • 执行指令(Execute):CPU 执行指令,完成指定的操作。操作可能包括计算、存取内存、跳转到其他指令等。
    • 写回(Writeback):执行完的结果可能被写回到寄存器或内存中,供后续指令使用。

1.4.6 与硬件交互

  • 计算机程序的执行不仅仅是 CPU 处理指令,还涉及到不同硬件的协作,如: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
  • 通过操作系统的管理,程序可以访问并控制这些硬件,例如:
    • 内存管理:操作系统分配内存给程序,CPU 在运行时不断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和数据。
    • 硬盘存储:程序可能需要从硬盘读取或写入数据。
    • I/O操作:程序需要与外部设备交互,如:显示输出、接收键盘输入等。

第二章:虚拟地址空间

2.1 概述

  • 在学习 C 语言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 & 运算符来获取变量的内存地址,如下所示:
c
#include <stdio.h>

// 全局变量
int a = 10;
int b = 20;

int main() {

    // 禁用 stdout 缓冲区
    setbuf(stdout, nullptr);

    printf("a = %p\n", &a); // a = 0x55fda7351010
    printf("b = %p\n", &b); // b = 0x55fda7351014

    return 0;
}
  • 我们也知道,现代操作系统是多用户多任务图形化网络化的操作系统。其中,所谓的多任务就是可以支持多个应用程序(进程),如下所示:

提醒

  • ① 正如上面的程序一样,程序在链接的时候,内存地址就已经确定了,无法改变。
  • ② 如果此时,物理内存中的内存地址已经被该程序占用了,那么其它程序岂不是运行不了?
  • ③ 如果此时,物理内存中的内存地址已经被其它程序占用了,那么该程序岂不是运行不了?
  • 其实,这些地址都是假的,并不是真实的物理地址,而是虚拟地址(虚地址)。虚拟地址(虚地址)需要通过 CPU 内部的 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内存管理单元)来将这些虚拟地址(虚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实地址),如下所示:

2.2 虚拟地址空间模型

  • 为了更好的管理程序,操作系统将虚拟地址空间分为了不同的内存区域,这些内存区域存放的数据、用途、特点等皆有不同,下面是 Linux 下 32 位环境的经典内存模型,如下所示:
  • 每个内存区域的特点,如下所示:
内存分区说明
程序代码区(code)存储程序的执行代码,通常为只读区,包含程序的指令。 程序启动时,这部分内存被加载到内存中,并不会在程序执行期间改变。
常量区(constant)存放程序中定义的常量值,通常也是只读的,这些常量在程序运行期间不可修改。
全局数据区(global data)存储程序中定义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 这些变量在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存在,且可以被修改。
堆区(heap)用于动态分配内存,例如:通过 mallocnew 分配的内存块。 堆区的内存由程序员手动管理,负责分配和释放。 如果程序员不释放,程序运行结束时由操作系统回收。
动态链接库动态链接库(如: .dll.so 文件)被加载到内存中特定的区域,供程序运行时使用。
栈区(stack)用于存储函数调用的局部变量、函数参数和返回地址。 栈是自动管理的,随着函数的调用和返回,栈上的内存会自动分配和释放。

提醒

  • ① 程序代码区、常量区、全局数据区在程序加载到内存后就分配好了,并且在程序运行期间一直存在,不能销毁也不能增加(大小已被固定),只能等到程序运行结束后由操作系统收回,所以全局变量、字符串常量等在程序的任何地方都能访问,因为它们的内存一直都在。
  • ② 函数被调用时,会将参数、局部变量、返回地址等与函数相关的信息压入栈中,函数执行结束后,这些信息都将被销毁。所以局部变量、参数只在当前函数中有效,不能传递到函数外部,因为它们的内存不在了。
  • ③ 常量区、全局数据区、栈上的内存由系统自动分配和释放,不能由程序员控制。程序员唯一能控制的内存区域就是堆(Heap):它是一块巨大的内存空间,常常占据整个虚拟空间的绝大部分,在这片空间中,程序可以申请一块内存,并自由地使用(放入任何数据)。堆内存在程序主动释放之前会一直存在,不随函数的结束而失效。在函数内部产生的数据只要放到堆中,就可以在函数外部使用。
  • 在 64 位 Linux 环境下,虚拟地址空间大小为 256TB,Linux 将高 128TB 的空间分配给内核使用,而将低 128TB 的空间分配给用户程序使用,如下所示:

提醒

  • 程序代码区,也可以称为代码段;而全局数据区常量区,也可以称为数据段
  • 全局数据区分为初始化数据段(存储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和未初始化数据段(存储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常量区也称为只读数据段,通常是只读的,防止数据被修改。
  • ③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中的程序,也被称为存储式程序,需要通过加载器(Loader),将程序从硬盘加载到内存中运行。
  • 存储式程序中的程序分为指令数据;其中,代码段中保存的是指令数据段中保存的是数据

第三章:虚拟内存地址

3.1 内存和内存地址

3.1.1 内存

  • 内存是一种计算机硬件,是软件运行过程中,用来临时存储数据的。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内存就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内存条),其特点如下所示:

    • ① 生活中最常见的内存类型,用于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 ② 内存是易失性存储器,这意味着断电后数据会丢失。
    • ③ 它具有高速读写特性,适用于需要快速访问的操作。
  • 内存条的外观,如下所示:

  • 像我们平常使用记事本软件一样,当我们输入一些文字的时候,其实是将数据临时保存在内存中的,如下所示:

提醒

  • ① 目前,很多软件都很智能,如果用户没有将数据到保存文件中,将显示红色,以警告用户还没有保存数据,提醒用户需要尽快保存数据!!!
  • ② 但是,也有很多软件提供了自动保存数据的功能,其原理就是定时(1s、3s、5s)将内存中的数据刷新到文件中,以防止数据丢失!!!
  • ③ 将数据从内存存储到文件中,专业的说法是落盘(落在磁盘上)。
  • 此时,如果我们在没有保存的过程下,将记事本软件关闭,那么刚才输入的文字将丢失;下次,再打开同样的文件(将数据从磁盘加载进内存,再交给 CPU),之前输入的文字将不复存在,如下所示:

提醒

  • ① 目前,很多软件都很智能,如果你没有保存,将提醒你是否保存或丢失刚才输入的文字。
  • ② 但是,也有很多软件提供了自动保存数据的功能,其原理就是定时(1s、3s、5s)将内存中的数据刷新到文件中,以防止数据丢失!!!
  • ③ 将数据从内存存储到文件中,专业的说法是落盘(落在磁盘上)。

重要

内存就是软件在运行过程中,用来临时存储数据的,最为重要的两个步骤就是:

  • ① 将数据保存到内存中。
  • ② 从内存中的对应位置将数据取出来

3.1.2 内存地址

  • 在这个计算机的内存条,动不动就 32GB64GB128GB 或更高的年代,如下所示:
  • 如果有一个 int (4 个字节)类型的数据 2 ,如何将这个数据保存到内存中?(对应上述的步骤 ①)
  • 就算数据 2 已经保存到内存中,那么内存中那么多的数据,我们又该如何取出呢?(对应上述的步骤 ②)

重要

答案就是内存地址

  • 操作系统为了更快的去管理内存中的数据,会将内存条按照字节划分为一个个的单元格,如下所示:

提醒

点我查看 计算机中存储单位的换算
  • 1 B = 8 bit。
  • 1 KB = 1024 B。
  • 1 MB = 1024 KB。
  • 1 GB = 1024 MB。
  • 1 TB = 1024 GB 。
  • ……
  • 为了方便管理,每个独立的小单元格,都有自己唯一的编号(内存地址),如下所示:
  • 之所以,加了内存地址,就能加快数据的存取速度,可以类比生活中的字典

    • ① 如果没有使用拼音查找法部首查找法,我们需要一页一页,一行一行的,在整个字典中去搜索我们想要了解的汉字,效率非常低(如果要搜索的汉字在最后一页,可能需要将整个字典从头到尾翻一遍,这辈子真有可能翻得完?)。
    • ② 如果使用拼音查找法部首查找法,我们可以很快的定位到所要了解汉字所在的页数,加快了搜索的效率。
  • 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内存地址,我们只能一个个的去寻找想要的数据,效率非常低下,如下所示:

  • 但是,如果使用内存地址,我们就可以直接定位到指定的数据,效率非常高,如下所示:

重要

内存地址就是虚拟内存空间中某个内存单元(某一个字节区域)的唯一标识。

  • ① 内存地址是计算机中用于标识内存中某个特定位置的数值。
  • ② 每个内存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这些地址可以用于访问和操作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

3.1.3 变量地址

  • 和内存地址相对应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变量地址。

提醒

变量地址就是变量所占虚拟内存空间中的第一个字节的内存地址,即:首地址。

  • int 类型的变量 num 为例,如下所示:
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 禁用 stdout 缓冲区
    setbuf(stdout, nullptr);

    int num = 10;

    printf("num = %p\n", &num);

    return 0;
}
  • 在 32 或 64 位操作系统中, int 类型的变量 num 的地址指的是:在内存中占用 4 个字节内存单元的首地址,如下所示:

3.2 虚拟内存地址

  • 计算机的总线层次结构是这样的,如下所示:
  • 对于 32 位操作系统中,CPU 的寄存器宽度是 32 位,因为它一次性处理的数据量是 32 位(4字节),那么内存地址范围就是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2 ^ 32 次方)。

提醒

  • ① 在实际开发中,如果使用二进制实现太长了,我们通常都是使用十六进制来表示的。
  • ② 所以,32 位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地址范围是:0x00000000~ 0xFFFFFFFF
  • 对于 64 位操作系统中,CPU 的寄存器宽度是 64 位,因为它一次性处理的数据量是 64 位(8字节),那么内存地址范围就是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2 ^ 64 次方)。

提醒

  • ① 在 64 位的操作系统中,一共有 18,446,744,073,709,551,616 个内存地址,其最大支持的内存大小是 18,446,744,073,709,551,616 字节,即 17,179 TB 。
  • ② 虽然,从理论上 64 位的操作系统支持的内存最大容量是 17,179 TB;但是,实际操作系统会有所限制,如:win11 的 64 位支持的最大内存是 128 GB ~ 6 TB,Linux 64 位支持的最大内存通常是 256 TB。
  • ③ 所以,64 位操作系统的虚拟内存地址范围是:0x0000000000000000~ 0x0000FFFFFFFFFFFF

3.3 高地址和低地址

  • Linux 32 位的虚拟地址空间,如下所示:
  • 所谓的低地址:就是位于内存取值范围的较低端,即接近 0 的地址。
  • 所谓的高地址:就是位于内存取值范围的较高端,即接近最大的地址。

3.4 小端存储法

  • 在 32 位操作系统中,对于整型变量 num ,如下所示:
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 禁用 stdout 缓冲区
    setbuf(stdout, nullptr);
    
    int num = 10;

    printf("num = %p\n", &num); 

    return 0;
}
  • 我们知道,有符号数在计算机底层是采取的二进制补码的形式存储的,如下所示:
  • 如果要存储到虚拟内存空间中,是按照顺序从低到高进行存储?
  • x86_64 等架构的 CPU 中,采取的是小端存储法,即:数据的最低有效字节存储在内存的低地址处高位字节存储在高地址处,如下所示:
  • 那么,如果采用小端存储在内存中就是这样的,如下所示:
  • 需要注意的是,之前我们在画虚拟内存地址的时候,都是由低向高,方向是;但是,在很多编译器中,虽然虚拟内存地址还是由低向高,方向却是反的,即:,因为这样更容易调试,如下所示:
  • 在 CLion 中,也可以证明,如下所示:

3.5 大端存储法

  • 所谓大端存储法,指的是在存储数据时,选择将此数据的最低有效位字节存储高内存地址上。

提醒

大端存储法则比较符合直觉,直接将数据按照高有效位到低有效位,存储在低地址到高地址当中。

  • 大端存储法最常见的场景就是:网络传输数据时,使用大端序列来进行数据传输。

第四章:多线程

4.1 概述

  • 之前提高,在现代 CPU 的结构中,现代 CPU 中使用超标量单元多核结构:每个核都有独立的 ALU 和 CU,可以并行处理不同任务,实现多线程并行计算
  • 那么,到底什么是多线程?

4.2 多核 CPU

  • 在早期,CPU 只有一个核心,即:在任意时刻,单核 CPU 只能处理一个任务,如下所示:
  •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CPU 开始朝着多核的方向发展,即:给 CPU 安装多个核心,每个核心都能独立的执行计算机指令;换言之,对于多核 CPU 而言,同一时刻可以处理多个任务,大幅度的提升程序的执行效率,如下所示:
  • 就目前而言,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几乎都是多核的,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等。
  • 之前,我们编写的程序,都是单线程的程序,即:在任意时刻只能执行一条指令,整个运行过程中也就利用了 CPU 的一个核心,如下所示:
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printf("Hello World");
    return 0;
}
  • 如果要想发挥 CPU 多核的威力,我们还需要学习多线程编程技术,即:在任意时刻可以执行多个任务,充分利用 CPU 多核的优势,让程序的执行效率得到质的提升。

提醒

多线程编程技术将在《Linux 系统编程》中讲解!!!

4.3 什么是线程?

4.3.1 概述

  • 对于线程,很多教科书都是这么说的,如下所示:

提醒

  • ① 线程是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运算调度的最小单位,它被包含在进程中,是进程的实际运作单位。
  • ② 线程是进程中的⼀个执⾏单元,负责当前进程中程序的执⾏,⼀个进程中⾄少有⼀个线程。
  • ③ 在计算机专用术语中,线程是指机器中连续的、顺序的属性集合。一个线程包含执行一系列机器指令所必须的机器状态,包括:当前指令位置、地址和数据寄存器等。
  • 上面的说法完全正确,非常严谨;但是,总感觉“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没说什么?

重要

其实,线程和进程的关系非常密切,要想搞清楚线程是什么,就必须搞清楚进程是什么?

4.3.2 进程(process)

  • 对于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 和 MacOS 而言,它们都属于多用户多任务网络化的操作系统。

提醒

  • ① Linux 并不完全属于图形化的操作系统,Linux 完全可以在没有图形化界面的情况下执行任务。
  • ② Windows 和 MacOS 完全属于图形化的操作系统。
  •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操作系统可能就是 Windows 了(MacOS 系列实在是太贵了),它可以同时支持运行 QQ、微信、Chrome 浏览器等多个应用程序,所以 Windows 当然是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 在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中,对于同时执行的多个程序,操作系统负责给它们分配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如:CPU、内存、I/O 设备等),还负责在恰当的时机(如:程序执行结束后)回收这些资源,以便后期其它的程序使用。
  • 为了让操作系统高效的管理(分配和回收)这些计算机资源,人们就提出了进程的概念。

提醒

通过创建进程和销毁进程,操作系统就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高效管理。

  • ① 当一个程序执行的时候,操作系统负责分配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包括:程序代码、数据、CPU、内存以及 I/O 设备等,这些资源就会被组织成一个进程。换言之,在程序执行的时候,操作系统会创建进程并给它分配资源。

  • ② 当程序执行完毕后,操作系统就会销毁进程并回收资源。

  • 虽然进程通常代表了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但进程和程序之间并非总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

提醒

进程可以理解为“正在执行的程序的实例”,但一个程序不一定只对应一个进程。

  • 程序进程的区别:
    • 程序是存储在磁盘上的静态代码和数据,是一组指令的集合,本身不占用 CPU 时间、内存等资源。
    • 进程是程序运行后的动态表现,包含程序的指令、数据、以及用于运行程序的资源,如:CPU 时间、内存、文件句柄等。
  • 进程程序的关系:
    • 当一个程序被执行时,系统会为其创建一个进程,分配运行所需的资源,即:一个运行中的程序通常对应一个进程。
    • 一个程序可以启动多个进程,如:用户可以多次启动同一个应用程序(打开多个文本编辑器窗口),每次启动都会创建一个新的进程。
  • ③ 进程并非总是单一执行:
    • 有些复杂应用(浏览器)会生成多个进程来分工,如:一个主进程负责管理,多个子进程负责不同的功能(渲染页面、处理插件等)。
    •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应用程序可能对应多个进程。
  • 对于系统中存在的多个进程,每个进程都拥有自己的内存空间和系统资源,它们之间相对独立,执行过程中不会互相干扰。

提醒

  • ① 进程包含程序执行所需要的全部计算机资源,包括程序代码、数据、CPU、内存、I/O 设备等。
  • ② 操作系统以进程为单位管理(分配和回收)计算机资源,也就是很多教材中讲的“进程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4.3.3 线程(thread)

  • 我们知道,每个正在执行的应用程序都是一个进程,如下所示:
  • 一个完整的程序可能有多个子任务组成,有些任务是可以独立执行的(和其它的任务是同时执行的),每个独立执行的任务就是一个线程,如下所示:
  • 也就是说,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进程和线程的关系,如下所示:

提醒

  • 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这些线程可以共享进程的内存空间和一些系统资源,包括:程序代码数据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堆内存)、打开的文件资源、网络连接等。当然,各个线程也有自己私有的资源,如:程序计数器寄存器等。
  • 一个进程至少要包含 1 个线程:进程只是操作系统为了方便管理计算机资源才创建的,真正负责执行程序的是线程,而不是进程。
  • 当一个进程只有一个线程的时候,所有的程序代码全部由该线程负责执行,这样的程序叫做单线程程序。

提醒

在学习 C 语言的过程中,并不会涉及多线程技术,而在《Linux 系统编程》中才会引入多线程编程技术。

  • 当进程中包含多个线程时,每个线程分别负责执行一个任务,这样的程序叫做多线程程序。

提醒

在学习 C 语言的过程中,并不会涉及多线程技术,而在《Linux 系统编程》中才会引入多线程编程技术。

注意

单线程程序多线程程序各有优缺点,如下所示:

  • ① 单线程程序编写简单、易于调试,但是只能顺序执行程序,适用于简单的应用场景。
  • ② 多线程程序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执行效率高,但编写和调试过程比较复杂,容易出现数据竞争、死锁等问题,适用于复杂的应用场景。

4.3.4 现实生活中的进程和线程的关系

  • 如果将进程看做是一个工厂的话,那么线程就是工厂中的一条条生产线,如下所示:

4.3.5 总结

  • 进程可以是使操作系统高效地管理计算机资源:当程序执行时,操作系统会创建一个进程,进程包含程序执行所需要的全部资源(CPU、内存、I/O 设备等);当程序执行结束后,对应的进程会被操作系统销毁,占用的资源也会被操作系统回收。

提醒

  • ① 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但至少要包含一个线程。
  • ② 真正负责执行程序的,是线程,而不是进程。
  • 目前,很多应用程序(软件)都是多线程程序,如:QQ 支持同时和多个好友聊天、迅雷可以同时下载多个资源、大部分杀毒软件可以同时开启杀毒、清理垃圾、电脑加速等功能。

提醒

在实际开发中,只会简单的单线程编程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实际项目需求,还需要学会多线程编程!!!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